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.政务
- 法人查询
-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
- 站内文章
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.政务
发布时间: 2022/04/20 |专栏:联合奖惩
一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系统
贯彻国家、贵州省、贵阳市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系列工作部署,以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基础,以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、整合、共享和发布为重点,以信用产品应用和奖惩机制构建为导向,以第三方征信平台为补充,建成全市统一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(贵州贵阳),将“信用中国(贵州贵阳)”打造成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公示、查询的外部窗口和“让守信者一路畅通、失信者寸步难行”的重要展示平台。为实施公共管理以及事中、事后监管提供信用信息支持,向社会提供查询基本服务和企业信用查询、重点人群信用、城市信用环境分析以及其他信用个性化服务等增值服务。
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(贵州贵阳)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数据达7061万余条,其中黑名单信息956万余条,红名单信息547万余条,双公示归集量为310万余条,全国法人行政许可1530万余条,确认检查及其他类行政执法信息8万余条,自然人职业资格及公务员信息7万余条,工商机构登记及经营异常名录信息3474万余条。
二、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
加快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。探索推进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,已在市市场监管局、市粮食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民政局、市应急局、市交委、市公安局等7个主管部门的行业领域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。认真落实《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安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<贵阳市、贵安新区关于以信用为基础全面推行部门联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>的通知》(筑府办函〔2020〕85号)、《关于印发<贵阳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>的通知》(筑发改信用〔2020〕322号)等系列文件,落实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、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为基本手段、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工作部署。
一是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贵州),向全社会公示企业的基础信息、行政许可信息、行政处罚信息、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与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(黑名单)信息。二是推进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工作,在抽取过程中,针对不同风险程度、信用水平的检查对象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,合理确定、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检查对象被抽取概率,既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监管效果,又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。抽查结果公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贵州)上的企业名下。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平台、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贵州)、信用中国等进行公示,抽查结果公示率达100%。对A、B级纳税人,可分别单次领取3个月(A级)、2个月(B级)的增值税发票用量,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,普通发票按需领用。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的纳税人,可享受免费提供邮寄发票、点对点培训和专人服务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,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,加快推进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,推进绿色、有机、地理标志农产品追溯管理工作,将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纳入国家追溯信息平台。
三、建立完善平台,实施信用联合奖惩
2021年,印发《贵阳市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 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》(筑发改信用〔2021〕331号)。
贵阳市信用联合惩戒云平台于2017年9月1日上线,在公共资源交易、不动产登记、政府补贴性资金发放、工程项目审批等服务与监管领域实现联合惩戒,形成跨地区、跨部门、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,构建起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的社会信用体系。截至目前,共完成自动比对378万次,自动拦截4286人次,部分失信人员主动履行义务,2213名“老赖”受到拦截,履行金额达4.94亿元。
四、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制度
将信用修复作为各领域黑名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,明确修复要求、修复条件、修复程序等基本内容,督促失信主体履行法定义务,改过自新,及时从黑名单中移除, 恢复信用。在“信用中国”网站上公示信用修复流程和修复申请材料等内容,帮助修复人员快速开展信用修复工作。系统上线以来,贵阳市处理信用修复申请354件,按程序及时停止公示其失信记录。
五、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
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(贵州贵阳),将市场主体基础信息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归集,并向全国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共享。通过共享平台、“信用中国”等网站,实现全社会可查询。金融机构可将查询信息作为信贷评审参考,企业或个人可以将查询信息作为了解企业的途径。截至目前,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(贵州贵阳)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共享数据达7061万余条。截至目前,全国信易贷平台(贵阳站)累计授信35笔,授信金额0.32亿元。
六、全面推进告知承诺制
建立了全市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协调机制,按照最大限度利民便民原则,有针对性地选取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、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,特别是在户籍管理、市场主体准营、资格考试、社会保险、社会救助、健康体检、法律服务等方面,形成《贵阳市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目录(共计 39 项)》,在贵州省政务服务网对外公示。截至去年末,全市各部门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来,共办理告知承诺审批事项26万余件。(撰稿人:郭颖)